灵动的语言,奇特的意象,真挚的情感:杨卫东新作赏析
2025-08-23 13:00:27
  • 0
  • 0
  • 0

       在当代诗坛,湖北诗人杨卫东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独树一帜。他的新作《阳光离开屋顶(外两首)》以灵动的语言、奇特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构建了一个个充满哲思与诗意的世界。这三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生命、时间与情感的深刻探索。

       一、灵动的语言:跳跃中的诗意

       杨卫东的诗歌语言极具跳跃性,他善于在看似不相关的意象间建立联系,形成独特的诗意空间。在《阳光离开屋顶》中,他以“阳光离开屋顶”为开篇,将自然现象与人生离别巧妙结合,使阳光不仅成为时间的象征,更成为情感的载体。诗中“母亲离开了她的女儿/妻子昨夜为我同事的母亲守灵”两句,通过日常场景的叠加,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亲情的永恒。这种语言的跳跃性,使得诗歌在简短的篇幅内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而在《风掀开春天的盖子》中,诗人从“鸟窝”到“通向老家的小路”,空间转换迅速而自然,语言如同春风般轻盈,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诗中“绿色之火正在燃烧”一句,以火喻绿,既突出了春天的活力,又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的力量。这种灵动的语言运用,使诗歌充满了动感和画面感。

       二、奇特的意象:自然与人生的交响

       杨卫东的诗歌意象奇特而富有想象力,他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将自然景象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在《阳光离开屋顶》中,“原野的春风万马奔腾”一句,以马喻风,既展现了春风的猛烈,又暗示了生命的蓬勃。而“我的足迹印在这敦实的土地/像我母亲的坟那么安详”则通过足迹与坟墓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敬畏。

       《方向》一诗中,诗人以“雾”为背景,通过“小船把舌头伸向彼岸”的奇特意象,展现了人类在迷茫中寻找方向的困境。诗中“我们在小河中迷失方向/何况大河”的反复吟唱,不仅强化了主题,也使诗歌具有了一种音乐般的韵律感。而“据说我父亲当年/能用耳朵听出方向”一句,则通过父亲的传说,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历史感。

       三、真挚的情感:深沉中的温暖

       杨卫东的诗歌情感真挚而深沉,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对生命、亲情和自然的热爱。在《阳光离开屋顶》中,诗人通过“我擦干眼角泪水”一句,直接抒发了对母亲离世的悲痛。而“草在生长,光无处不在”则以草和光的生长与存在,暗示了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永恒。这种在悲痛中寻找希望的情感表达,使诗歌具有了一种超越个人悲欢的普遍意义。

       《风掀开春天的盖子》中,诗人对老家的怀念和对春天的赞美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而温暖的情感氛围。诗中“别过去,那地方让我伤感”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也带着某种深切的悲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不可逆和生命的无常。而“绿色之火正在燃烧”则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杨卫东的新作《阳光离开屋顶(外两首)》以其灵动的语言、奇特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这三首诗不仅是对诗歌艺术的探索,更是对人性、情感和存在的深刻揭示。在杨卫东的笔下,诗歌成为了一种连接自然与人生、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使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温度和力量。


附原作

阳光离开屋顶(外两首)

文/杨卫东

当阳光离开屋顶。这是冬日

母亲离开了她的女儿

妻子昨夜为我同事的母亲守灵万物枯,爱醒着

这是2025年崭新的春天

当阳光离开屋顶

原野的春风万马奔腾

我擦干眼角泪水

草在生长,光无处不在

我的足迹印在这敦实的土地

像我母亲的坟那么安详

它在天地间,接纳、给予

风掀开春天的盖子

文/杨卫东

我从鸟窝开始,到通向老家的小路

结束。我对金狗说

别过去,那地方让我伤感

风掀开春天的盖子 它们无处不在。

冬小麦的叶尖上 地米菜的米粒上

绿色之火正在燃烧

方向

问剑(杨卫东)

雾。多次尝试后

小船把舌头伸向彼岸

我们在小河中迷失方向

何况大河

我们在小河中不知所措

何况大河

我们在小河中摇摆。何况

大河

我们。我们是

极少数

雾呀。在冬天的尽头

在温暖被阻挡的地方

据说我父亲当年

能用耳朵听出方向

他是长航著名的轮机长

可惜我好像没见过他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