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隐喻与批判:杨晓东新作《误入歧途的火车》赏析
2025-07-08 21:00:29
  • 0
  • 0
  • 3

       杨晓东,笔名,fly酒桶,是我多年的诗友,一位上海的著名诗人。他生长于四川,把我们连接在一起的是对诗歌的热爱,以及有一个共同的缘分就是三峡。

       今天在微信圈看见他发的一组诗,其中一首题目为《误入歧途的火车》的诗歌,首先这个题目就引起我的注意,内容也打动了我。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象征、隐喻手法和深刻的批判意识,展现了诗人杨晓东对现实世界复杂性和人性阴暗面的敏锐洞察。情不自禁写下一下文字,对这首诗的的象征性和批判性进行一个分析。

       首先,诗歌以“误入歧途的火车”为核心象征,这一形象既具有字面意义,也承载着丰富的隐喻内涵。火车,通常被视为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的产物,代表着进步、力量和秩序。然而,在这首诗中,火车却“误入歧途”,这一设定立即引发了读者对现实世界的反思:我们所依赖和崇尚的文明与进步,是否也有可能走向错误的方向?火车的迷失,暗示着人类社会在追求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和危机。这一观点与我以前写的《科学是万能的吗?》的观点不谋而合。

       接下来,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形象,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危机的具体表现。黑夜、旷野和突如其来的闪电,构成了一个险恶而神秘的环境背景。费神的编剧和伟大的导演,则象征着掌控现实世界的某种力量或规则。他们操纵着剧本,安排着暴雨和劫匪,仿佛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然而,这种掌控却透露出一种荒诞和邪恶,因为暴雨和劫匪都是对正常秩序的破坏和颠覆。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现象深刻的思考和感悟。是谁在操控人类?高科技的迅猛发张,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真的获得幸福吗?

       在以上描写的这个过程中,诗人特别强调了“不曾开拍的另一组镜头”,这暗示着现实世界中还有许多被隐藏或被忽视的真相。这些真相或许更加残酷和丑陋,但却被权力或利益所掩盖。诗人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意识到这些被遮蔽的真相,从而对现实世界保持警惕和反思。这也是这首诗的难能可贵之处。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雨珠灌进车厢的场景,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批判意识。雨珠的阴影在颤抖中渐渐趋于清晰,暗示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而两个恶棍的谋合,则象征着现实世界中的某种阴谋或勾结。面对这种情况,诗人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无奈和愤怒:“你只希望眉头一皱/火车就此消失”。这种情感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不满,也传达了他对改变现状的渴望和期待。

       最后,诗人通过“仿佛是你/重塑了新的编剧和导演/重温了一遍/暴徒的恶习”这样的表述,将读者拉入诗歌的情境之中。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互动性和感染力,也提醒读者: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能力去改变现实世界的不合理之处。通过重塑编剧和导演、重温暴徒的恶习,我们可以揭露那些被隐藏的真相,进而推动社会的朝着正确的方向进步和发展,而不是相反。

       总体而言,《误入歧途的火车》是一首充满象征、隐喻意味和批判精神的诗歌。它通过对火车迷失方向的描绘,对人类命运的担忧,引发了对现实世界复杂性和人性阴暗面的深刻反思。同时,诗人也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形象、强烈的情感表达以及与读者的互动,传达了他对改变现状的渴望和期待。这首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展现了杨晓东作为一位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

2025.07.08


原作

误入歧途的火车

文/太白酒桶

是黑夜,是旷野,是突然而至的闪电

如蟒的金属腰身

车头撞进你的眼帘

费神的编剧耸着肩膀霸着帐篷

急匆匆敲打着他的键盘

如其所愿

如瀑的暴雨已紧随其后

而伟大的导演

却在雨幕深处

偷偷安插了一路劫匪

尽管闪电、雷鸣

一次更比一次凶猛

也无法抹去

那不曾开拍的另一组镜头

当你慢慢意识到

灌进车厢的雨珠的阴影

颤抖中渐渐趋于清晰

你再也无法容忍

两个恶棍的谋合

你只希望眉头一皱

火车就此消失

好让那群猫在雨幕深处的劫匪

从此不再退下来

仿佛是你

重塑了新的编剧和导演

重温了一遍

暴徒的恶习

2024.9.20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