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每一位作家都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绘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宜昌本土作家刘克铸先生,便是这样一位以浓厚乡情和深深热爱为笔,勾勒出一幅幅宜昌山水人文画卷的文学大家。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展现了宜昌的自然风光之美,更深刻地揭示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文情怀与历史沉淀,令人读之动容,思之深远。
一、乡情的细腻描绘,触动心灵
刘克铸先生的散文,首先打动人心的是他对宜昌这片故土的深情厚谊。在他的笔下,无论是长江的波澜壮阔,还是三峡的雄奇险峻,都被赋予了浓厚的生命力和情感色彩。他不仅仅是客观地描述自然景色,更是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每一处风景都仿佛有了自己的故事和灵魂。这种细腻入微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山水之间,与作者一同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岁月的沧桑变迁。;例如他写的《走近平善坝》,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我初次踏入桥边镇长江畔的平善坝村,仿若开启一场与往昔岁月的奇妙邂逅。传闻,往昔船只行至此处,见山势渐趋平缓,心中满是安宁,纷纷停泊于此,举杯欢庆,“平喜坝”之名由此而来,后又被称作平善坝。”包含着对家乡山水的挚爱之情,也描写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既给读者以喜悦的感觉,又给与读者以沧桑之感。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刘克铸先生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总是能巧妙地融入对家乡历史的回顾和对乡土文化的思考。他通过散文这一形式,不仅展现了宜昌的自然之美,更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价值。
二、人物故事的刻画,彰显人性光辉
除了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刘克铸先生的散文还善于通过讲述人物故事来展现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真谛。他笔下的人物,既有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也有历史人物的传奇经历。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对人物生平的简单叙述,更是通过人物的命运起伏和内心挣扎,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时代精神。比如作者在《那支钢笔》,这样写道:“就在找笔的风波过去半个月后的一天,奶奶用簸箕舀米糠时,竟然意外地捞出了那支一直沉睡在糠底的钢笔。母亲看到钢笔,格外高兴,毕竟是失而复得。我也暗自庆幸,钢笔还在,这样母亲又能给父亲写信了”描写了家里一直干壁的失而复得的小事,但是作者以小见大,折射出家人对文化的重视,对亲情的重视,也写出了母亲对父亲那份厚厚的深情。这样的文字充满着普通人家普通人的人性的光辉。读来令人唏嘘。
在这些故事中,刘克铸先生总是能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揭示出人性的复杂多面和人生的无常变幻。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情节,让读者在感受人物悲欢离合的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哲理。这种通过人物故事来传递情感和思想的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三、语言的质朴与韵味,彰显文学魅力
刘克铸先生的散文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既保留了宜昌方言的独特魅力,又融入了现代汉语的流畅与简洁。他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淌在读者的心田,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和愉悦。作者在《听奶奶讲故事》一文中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作者这样写道:“奶奶一九一O年出生在美丽的江汉平原,奶奶告诉我她的爷爷在清同治年间从枝江迁入江陵县,她祖屋周边是一望无际的芦苇和纵横交错的沟渠,小湖泊,鱼似乎永远吃不完。虽然奶奶仅读了一年半私塾,但由于她勤奋好学加上记性又好,她脑子里装了许多故事,小时候,乡村盛夏的夜晚,我睡在竹席床上在慈祥的奶奶芭蕉扇的舞动和动听的故事中,我便酣然入梦。”文章既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矫情的夸张、修辞,而只是一如既往的的运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描绘了与奶奶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奶奶讲述的各种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作者的童年生活,还让他从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刘克铸先生的语言风格,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又展现了现代汉语的创新和发展。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不仅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更在无形中增强了作品的文学魅力和艺术感染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领略到宜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更能在语言的韵味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刘克铸先生的散文作品以其浓厚的乡情、深刻的思考、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宜昌这片土地上的自然风光之美和人文情怀之深。他的作品不仅是对宜昌的赞美和颂扬,更是对人性、生活和时代的深刻思考和感悟。通过他的散文,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宜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更能在其中感受到一种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种热爱和热情,正是刘克铸先生散文作品最打动人心之处。
在未来的文学道路上,我们期待刘克铸先生能够继续以他的笔为剑,以情为墨,书写更多关于宜昌、关于人性、关于生活的精彩篇章,为文学的天空增添更多璀璨的光芒。
2025.2.6
徐建纲,男,(1961---)笔名:三峡老船长,内蒙古包头市人,英美文学教授。中美诗歌学会会员,澳洲诗刊ASP首席翻译,博客中国专栏作家,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诗社发起人之一。 出版双语诗集四部,《一首老歌,徐建纲的诗》,《悲歌欢唱,徐建纲的诗》,《老船长咏叹调》;《悲歌欢唱只之三,徐建纲的诗》(美国南方出版社),译作《龚滩》获得湖北省翻译学会二等奖;有作品被翻译为英语,阿拉伯语;双语诗歌发表在美国《诗殿堂》,英国剑桥大学诗刊《剑河风》,《欧洲诗人》新西兰,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等文学杂志。多次受邀参加意大利“迪兰托马斯诗歌纪念”,西班牙诗歌节, 2023年3月受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诗歌日朗诵诗作《走进三峡》。英语诗歌及翻译的诗歌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编撰的《亚非作家第三卷》。2024年9月获得意大利“形象与诗歌文化”外籍诗歌大陪审团奖。